本文作者:访客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理财资金何处去?

访客 2025-05-22 18:04:41 7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理财资金何处去?摘要: 继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大行牵头下调存款利率后,更多银行跟进降息。5月21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浦发...

继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大行牵头下调存款利率后,更多银行跟进降息。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理财资金何处去?

5月21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7家股份行也纷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部分机构执行利率下调幅度达到30BP(基点),部分城商行还可以寻得“2”字头中长期存款利率,但也调降在即。

受访专家指出,存款挂牌利率再度下调,且本次调整幅度大于LPR降幅,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存款长期化趋势。银行理财和定存的“比价效应”或一定程度上推动存款向理财搬家、带动定存财富化,但“存款搬家”规模有限。预计本轮“一揽子”政策对行业NIM(净息差)改善幅度在5BP以上。

多家股份行跟进下调

5月21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继前一日六家国有大行、招商银行等机构率先对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后,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7家股份行也纷纷对存款利率作出调整。

记者梳理各家银行公告发现,在挂牌利率调整幅度上,目前已采取调降措施的银行统一步调,3年期和5年期整存整取定存利率降幅最大,达到25BP。3个月、6个月、1年期和2年期均下调15BP,活期利率则下调5BP。调降后,1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均跌下“1”字头,中长期存款利率则低于1.5%。

小王(化名)习惯每月将部分工资存定期,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后,他发现经常买入的某股份行特色存款执行利率下调幅度比挂牌利率降幅更大。“6个月期的存款利率从1.5%降到1.2%,下调了0.3个百分点。”小王告诉记者。

不过,部分头部城商行依旧可以寻得“2”字头利率的中长期存款。

5月21日下午,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江苏银行上海某支行网点获悉,该行3年期整存整取定存利率目前为2.1%,起存金额为1万元。“目前我们还没有调整存款利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但建议您尽快存款,可能本周五或下周一就会下调。”

改善行业净息差5BP以上

“存款挂牌利率再度下调,且本次调整幅度大于LPR降幅、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存款长期化趋势,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并有利于改善银行盈利能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道。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收窄至1.43%,较2024年四季度末的1.52%下行9BP。从机构分类来看,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33%、1.56%、1.37%、1.58%,较上年末分别下行11BP、5BP、1BP和15BP。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测算指出,综合研判预计,本轮“一揽子”政策对行业净息差改善幅度在5BP以上。

“综合本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和LPR报价调降影响看,资产端,在有效需求不足背景下,目前新发放贷款利率已明显低于同期限LPR,报价中减点占比持续增加,LPR对于贷款定价指引效果偏弱;本轮LPR报价下调10BP对于新发放贷款收益影响相对有限,更多影响侧重在存量部分,而随着存量贷款滚动到期,存量定价向新发生定价收敛,LPR调整对银行体系的冲击将逐步减弱。”王一峰分析道,“负债端,本轮存款挂牌利率调降仍采用非对称方式,中长端利率下调幅度高于短端,自律上限下调大于存款挂牌利率,伴随存量存款到期重定价,负债成本改善效果将逐步显现。”

带动“存款搬家”规模有限

“存款利率下调,低风险理财该何去何从?”某社交平台上,一位网友这样问道。对于追求稳健理财的投资者而言,存款利率下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是存款利息的减少,银行理财市场同样面临挑战。

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诗慧指出,在5月央行实施降准0.5%、降息0.1%的政策组合拳后,银行理财市场主要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降息直接导致债券收益率和同业存单利率走低,使得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进一步缩水,而存款利率同步下调也加剧了“资产荒”;二是理财客户多为保守型投资者,对收益率下行较为敏感,但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节奏与幅度存在滞后,导致银行净息差进一步压缩。

从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来看,存款利率走低正推动“存款搬家”。

此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一季度末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总计29.14万亿元。截至5月18日,据普益标准统计,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总计31.40万亿元,增长约2.26亿元。

温彬指出,理财和定存的“比价效应”或一定程度推动存款向理财搬家、带动定存财富化。在“比价效应”作用下,部分定存到期、潜在新增定存或转向理财,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或承接这部分超额流出,从而长期带动定期存款的财富化,但“存款搬家”的规模可能有限。随着“手工补息”叫停、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调控影响释放完毕,虽然“比价效应”持续存在,但存款脱媒进程明显放缓。

面对利率下行,低风险投资者应该如何理财?

“当前环境下,除了遴选各类高收益存款外,投资者还可结合低利率趋势与市场前景,选择其他类型资产进行配置。”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翘楚建议,“对于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投资者,可选择投资于国债类产品,在央行降准降息的背景下,以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定调下,后续央行对资金面的支持呵护力度或预期将持续加大,叠加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市场避险情绪尚存,或将为国债等产品的走牛提供一定的动能,具备一定的配置性价比。”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