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王炸新品!与阿里撞车同一赛道!

文|DataEye研究院
日前,腾讯正式官宣旗下QQ浏览器推出QBot AI智能体,全面升级为AI浏览器,并主打AI搜索、AI浏览、AI办公、AI学习、AI写作5大能力。同时,QBot还集合了多个Agent智能体,首批上线AI高考通、下载助理、更新助理、股票助理四款Agent。
此举不免让人想起今年3月份阿里旗下夸克升级为AI旗舰应用,推出"AI超级框"。
QQ浏览器与夸克作为腾讯与阿里旗下核心浏览器产品,目前均已升级为AI浏览器,那么这两款应用有什么异同点?腾讯与阿里又为何纷纷选择"AI浏览器"赛道?
本期,DataEye研究院经过实际体验,对比升级后的QQ浏览器与夸克异同点,并结合数据及公开资料,探究腾讯与阿里这两家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AI浏览器背后的缘由。
一、产品对比
QQ浏览器与夸克浏览器,均为AI时代由传统浏览器全面升级而成的AI浏览器,在功能上,也均聚合了多种类型的AI能力。
相似点一:核心点相似
夸克的核心点为"AI超级框",即夸克将AI对话、深度思考、深度搜索、深度研究、深度执行整合到了一个极简的"搜索框"内,用户只需要直接在搜索框内输入指令,AI便能自动识别用户意图,并完成不同场景下的问题解答与任务达成。
而新版QQ浏览器的核心为QBot AI智能体,虽然名为智能体,但本质上同样是通过一个"框",便将各类AI能力集合其中,与夸克"AI超级框"功能类似。
唯一不同点在于,夸克的"AI超级框"便是浏览器自身的"搜索框",而QQ浏览器的"框",则需要首页下拉,或点击"AI对话吧"进入QBot主页使用,若直接在QQ浏览器搜索框输入内容,则只能使用AI搜索功能,其余如AI作文等能力无法使用。
相似点二:均覆盖多种AI功能
在具体的AI能力上,两款应用所覆盖范围也高度相似。
QQ浏览器主打AI搜索、AI浏览、AI办公、AI学习、AI写作5大能力。具体来看,AI浏览还包含了文档解读、总结全文、生成脑图、翻译全文等细分功能;AI办公也包含了格式转换、文档合并、PDF瘦身、内容提取等细分功能。
夸克同样覆盖了AI搜索、AI学习、AI写作、AI生图、AI办公等能力。具体来看,其AI能力还包含了文件总结、视频总结、翻译、AI PPT等细分功能。
整体上,QQ浏览器与夸克AI功能具有较高相似度,各自也有细微不同点。
如QQ浏览器功能更加细分,而夸克则具备AI生图、AI PPT等QQ浏览器并不具备的功能。
不同点一:基础大模型不同
在基础大模型上,夸克使用的是阿里旗下通义大模型,而QQ浏览器则采用了腾讯旗下混元与DeepSeek双模型,这也与腾讯的AI策略有关。
DeepSeek爆火之前,阿里在AI领域变现比较低调,而DeepSeek爆火之后,腾讯全面拥抱,在微信、腾讯元宝、腾讯文档、QQ浏览器等多款旗下应用接入DeepSeek借助外部模型为自身引流,并帮助腾讯内部大模型迭代。
不同点二:QQ浏览器集合了多种Agent智能体,而夸克没有
除常规AI能力外,QQ浏览器此次升级还集合了多个Agent智能体,首批上线了行业首个高考Agent"AI高考通",以及下载助理、更新助理、股票助理4个Agent。
官方视频显示,只需要在下载助理Agent输入框内输入"腾讯25Q1财报",智能体便会自动调用浏览器完成"搜索——筛选PDF/Excel文件——提取有效下载链接——下载文件——打开文件"的全流程。
不过,目前Agent功能正逐步灰度测试中,暂未全量开放。相比之下,夸克并没有相关智能体。
二、数据对比
(一)下载量趋势对比
点点数据显示,近30天,夸克与QQ浏览器下载量存在明显差距。
其中,夸克浏览器在4月底至5月上旬陷入短暂低谷期,日下载量维持在10万次左右,除此之外其余时间,日下载量均维持在17万次左右。QQ浏览器近30天下载量保持稳定状态,日下载量始终维持在4万组左右。
(二)投放趋势对比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近30天,夸克共投放素材量超22万组,其中图片超17万组,视频4.6万组。从时间维度来看,近30天夸克投放力度呈波动状态,日投放素材量由4月20日的约2.2万组逐步下滑至低谷约1.2万组,而后再度回升,至5月初达高点2.3万组,之后再度下滑,至5月中旬进入二次低谷1.2万组,后再度回升,素材量持续上涨,至今约2.5万组。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QQ浏览器近30天投放素材量3905组,其中图片1914组,视频1991组,与夸克投放力度对比差距巨大。从时间维度来看,QQ浏览器投放趋势整体较为平稳,近30天始终维持在日投放素材量500组左右,没有明显较大波动。
(三)媒体分布对比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近30天,夸克与QQ浏览器投放渠道分布有明显差异。
夸克作为阿里旗下产品,以字节系穿山甲联盟作为核心投放媒体,素材量占比达55.49%,小米快应用与快手联盟紧随其后,素材量占比均在15%左右,其余媒体素材量占比均不足5%。
QQ浏览器作为腾讯旗下产品,以快手联盟、网易新闻作为主投媒体,腾讯系QQ音乐、优量汇等位列其后,但这几大媒体素材量占比差距并不大。
结合以上数据,DataEye研究院认为:就目前而言,无论投放力度还是下载量数据,QQ浏览器都远不如夸克,不过此次QQ浏览器全新升级为AI浏览器,或有机会带动其数据上涨。
夸克与QQ浏览器作为阿里与腾讯两家互联网大厂旗下,两款定位几乎完全一致的产品,大概率会在AI浏览器赛道展开激烈竞争,并在竞争中实现产品自我改革。
三、为何跻身AI浏览器?
那么,阿里和腾讯为何纷纷跻身AI浏览器赛道?这一赛道又有何特点?
DataEye研究院认为,巨头们纷纷进军AI浏览器的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
一是技术层面,浏览器能够赋予大模型更加自由的智能交互能力,
二是商业层面,AI时代,浏览器再次被明确作为互联网入口的战略价值,
三是公司层面,AI浏览器有助于构建生态与增强竞争力。
(一)产品层:AI浏览器智能交互能力
对于传统大模型而言,处理任务的流程往往是"用户提出问题——大模型理解问题——搜索资料——给出答案",这就导致无论用户的需求是问问题、写文章、还是数据分析,大模型最终展现的能力往往可以总结为"输出内容"。
但是,一来,用户无法对大模型输出内容的真伪进行快速判断,二来,大模型无法进行一些多网页协同的复杂任务,三来,大模型也无法跨应用帮助用户执行具体操作。
而浏览器,则赋予了AI大模型解决以上问题的条件。目前的AI浏览器,许多采用了"AI答案+传统网页"的搜索模式,既能解答用户问题,用户也能结合网页内容迅速辨别真伪。
(左:QQ浏览器,右:夸克)
其次,当浏览器被赋予AI底层能力时,便如同大模型拥有了可以活动的手脚,能够主动去搜索各种网页、完成相关操作。如同QQ浏览器的"下载助理",用户只需要给出指令,AI浏览器便能自动完成"搜索——筛选——下载——打开文件"的全套复杂流程,大大简化了用户与AI的沟通成本。
换言之,AI大模型是大脑,而浏览器可以成为大模型的身体,因此,彻底由AI重构的AI浏览器,能够大幅提升大模型的智能交互能力,实现多网页、跨应用复杂任务。
(二)商业层:互联网入口战略价值
无论PC端还是移动端,浏览器向来承担着互联网入口的角色,用户通过浏览器进入不同网页,进行浏览、学习、娱乐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各家产品纷纷推出独立APP,导致浏览器互联网入口的价值有所降低,但在AI时代,由于AI大模型与浏览器的契合性,这一战略价值再次被明确。
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于,早在夸克与QQ浏览器之前,包括豆包、Kimi在内的综合AI助手类桌面客户端,本质上也均是浏览器应用。
而浏览器又天然具备用户行为数据的积累能力,结合AI技术,对用户互联网浏览习惯、兴趣偏好进行分析,并实时动态调整,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服务。在商业端,这既代表着庞大的流量入口,又蕴含着巨大的变现商机。
(三)公司层:构建生态,增强竞争力
传统浏览器难以满足AI Agent自动化与实时处理的需求,而AI浏览器则能够赋予智能体动态知识更新和任务执行能力。
因此,浏览器作为AI Agent落地的关键场景,可以视作AI时代大模型的操作系统,对于大厂抢占先机、新兴企业异军突起具有战略性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AI浏览器的入口价值与多模态强交互体系,让其逐步成为协调本地应用与云端服务的"操作系统",如同传统互联网时代的Windows、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卓和iOS。
围绕这一操作系统,厂商将能够在争夺下一代入口的同时,通过AI浏览器整合一系列相关服务,构建AI时代的闭环生态,进而大幅提高自身竞争力。
无论是微软在Edge集成AI,还是如Dia浏览器彻底放弃传统浏览器模式,转向尝试新的交互方式,亦或QQ浏览器、夸克的核心"AI超级框"形式,本质上都是通过控制互联网入口、数据与交互范式,来抢占智能时代互联网权力,便于未来AI生态的构建。
不过,目前该领域尚处在早期阶段,技术成熟度还需验证、用户习惯也需培养,但无论如何,这一赛道将有机会成为未来多年的核心竞争场。